直径最大跨海顶管地下管廊贯通
厦门翔安新机场地下综合管廊大嶝大桥过海市政舱5日顺利贯通。业界人士称,这是中国目前直径最大的跨海顶管地下管廊。

厦门翔安东路综合管廊大嶝大桥过海段全长708米,采用非开挖顶管施工工艺。其顶管专用钢筋混凝土管,外径3.6米,由大嶝岛陆地始发至翔安区陆地接收;根据管线性质,分为市政舱和电力舱,两条管廊并行。目前,两条管廊顶管工程均已全线贯通。

据中铁二十二局三公司项目经理王新荣介绍,该工程属于超长、超大管径过海顶管工程,不仅需要穿越各类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及海底高强孤石,还要克服海底不良地质处理、长距离顶管轴线精准定位、废泥浆零排放等多项技术难题。
“为了实现贯通,我们不断优化顶进方案,创新施工技术。”王新荣说,该公司研发了一种高精度地质探测技术,实现对地下孤石群的精准勘探,并研发设计出一种专为处理高强孤石的复合型刀盘泥水平衡顶管机;创新激光精准制导系统,成功攻克了长大距离顶管的定位测量难题,实现贯通实际误差控制在5厘米以内。


地下综合管廊有助于保障电力、通信等“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作为中国首批进行地下管廊试点的城市,厦门市近年来把综合管廊建设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已启动建设综合管廊151公里,总投资约106亿元人民币。


中铁市政(厦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吉林表示,大嶝大桥过海段综合管廊是厦门新机场片区水、电重要的传输通道,此次市政舱的贯通将为翔安新机场建设提供重要管线传输保障,加快厦门新机场建设,助推厦门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
南京市管廊建设蓝图
为进一步规范地下综合管廊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南京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在今天的南京市新闻发布会上,市建委对其进行解读。



(一)加快配套措施制定我市正积极研究制定我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制度,开展地下综合管廊收费标准研究与测算工作,后期将出台综合管廊收费参考价等相关文件作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与入廊管线单位的洽谈依据。
(二)加快推进综合管廊建设
正在有序推进试点城市项目:江北新区二期综合管廊,约53.41公里;南部新城(红花-机场地区)综合管廊,约26.38公里;鼓楼区哈尔滨路、公共路,江宁区越秀路、上高路,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含管廊)等综合管廊项目,约19公里。此外,今年还将推进六合新城龙池路、麒麟片区、仙林片区等一批综合管廊项目开工建设,总长度约17公里。
武汉最大综合管廊明年建成

由中交一航局三公司负责建设的光谷中心城综合管廊工程重点路段——全长1748米的光谷六路北综合管廊日前完成建设,为军运会重点保障线路光谷六路提升改造腾出空间,预计明年6月,光谷综合管廊工程将全面建成。届时,它将为光谷中心城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保障。
记者了解到,光谷中心城综合管廊工程管廊全长24.47公里,以武黄高速为界,分成南北两片区域,由10条管廊“交织”而成,于2017年7月开工,是目前武汉市在建规模最大的综合管廊工程,也是单个立项建设长度全国第三长的管廊项目。
管廊施工量完成近一半
近日,记者在光谷六路北综合管廊施工现场看到,光谷六路北管廊位于地下8米,分为两个舱室,相当于“两居室”。东面的舱室宽3.5米,高3米,跑一辆小货车绰绰有余,西边的舱室则稍窄。根据需要,管廊从“一居室”到“三居室”都有,建成后将按照不同管线的特性,安排它们“入住”不同的舱室。
施工方中交一航局三公司项目副经理何洋介绍,光谷中心城综合管廊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光谷五路、清湾路、光谷六路、高科园路及东西向的高新大道、神墩一路等路段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方。
何洋说,光谷六路是军运会重点保障线路,今年1月入场以来,加班加点抢工期,仅用4个月就完成建设。目前这是综合管廊完成的第4条。
设计使用寿命长达百年
为提高建设水平和未来城市承载功能,光谷中心城将试行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设计。即统一协调“路网、绿网、水网、管网、智慧网”设计,实现设计与管理无缝衔接。光谷综合管廊作为综合设计的一部分,管线设计颇具智慧。
“光谷中心城的地下综合管廊呈‘网状’分布,基本覆盖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市政道路主干道。建好后,往下看,路面再也不会被‘开肠破肚’了,往上看,空中电线‘蜘蛛网’将彻底消失。”项目经理褚凤龙说。光谷综合管廊的建设是智慧型的,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都可直接在综合管廊内进行,大大减少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
施工方介绍,管廊施工由监控中心负责全面管控,综合管廊内还配备了智能监控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隧道内有红外探头,在无照明条件下也能监控。
项目设计方中冶南方介绍,管廊建设要挖到地下七八米深,不同路段的隧道分别呈单舱、双舱和三舱设计,管廊内包括给水、再生水、供热(冷)、电力、信息管线,部分管廊还预留了垃圾气力管,设计使用寿命长达百年。
记者了解到,光谷中心城综合管廊作为武汉入廊管线最多的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方面难度大,不仅管线错综复杂,还与地铁施工、军运建设任务“重叠”。
何洋告诉记者,地下空间范围内综合管廊长度约4.5千米。同时综合管廊在多处与地铁相交,其中管廊上穿地铁4处,下穿地铁4处,下穿地铁管廊局部埋深达到26米。
由于高新大道、神墩三路、光谷六路、高科园路综合管廊在现状道路上建设,道路下已建成电力、信息等多种管线,管线错综复杂,迁改难度大。
为此,项目设计优化建设方案,利用现状管线勘察资料,绘制三维综合管线图,优化支护方案,减少管廊主体施工对管线的影响,减少迁改量,节约了工程投资,加快了管廊的建设进程。还利用BIM技术等有效手段,进行环境模拟,并套以管廊模型,为后续模型展示提供素材;针对桩基施工、管廊施工等制作工艺动画模拟,为后续可视化交底的推进应用奠定基础。
郑州白沙综合管廊工程主管廊基本贯通 正在推进收尾贯通工作郑州白沙综合管廊(一期)全长17.28公里,其中主管廊长12.98公里,支线管廊长4.3公里。白沙综合管廊,位于郑东新区白沙组团核心区内,包括北部公共服务区综合管廊和南部高端商务区综合管廊。其规划范围西起京港澳高速,东至新G107,北起连霍高速,南至陇海铁路,辐射面积约80.25平方公里,整个体系由“四纵六横”组成,入廊管线包括给水、再生水、热力、天然气、电力、通信及污水,设计包含电力舱、综合舱、天然气舱、污水舱等。
该项目(一期)工程共分为科学大道和锦绣路两个标段。科学大道段西起吴中路,东至贺庄西路,主线管廊5.24公里,支线管廊1.3公里。锦绣路段北起吴中路、南至中原大道,综合主线管廊总长度为7.74公里,支线管廊长度为3.0公里。
据了解,目前白沙综合管廊项目主管廊基本贯通,自来水等部分配套管线正逐步入驻,支管廊正在稳步推进。其中,科学大道段主管廊已经全线贯通,锦绣路主管廊已完成该段的近80%,正在推进收尾贯通工作。
白银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竣工暨北京路金沟桥通车仪式举行5月27日上午,白银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竣工暨北京路金沟桥通车仪式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 张旭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旭晨宣布管廊项目竣工和北京路金沟桥通车。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政法委书记徐世林主持仪式。省住建厅副厅长李兰宏,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李生发,市政府副市长高峰及市委秘书长张清、市政府秘书长张明玺参加仪式。
据介绍,总投资22.38亿元的白银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项目历时3年,首次将高压电力、燃气管线单独成舱,实现加密支护井桩技术等6项创新突破,拉动社会资本投入10.38亿元,释放土地471亩;减排二氧化碳19.3万吨;消除架空线19.83公里。为全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先后获得“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北京路是我市连接新老城区的交通要道,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道路之一,市委市政府以北京路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契机,乘势对北京路进行提升改造,打造“花街”样板路,并重建金沟桥,对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新华财经合肥5月30日电 5月29日,合肥葛洲坝(6.220, 0.02, 0.32%)高新管廊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与合肥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就管线入廊缴费工作达成一致,实现了安徽省首笔管线入廊费的收取。供水管线入廊费收取工作的实现,标志着合肥市管线入廊工作迈出从建设到运营的实质性一步,为全省地下管线入廊工作提供了样板和示范。
截至目前,综合管廊土建部分全线通过初步验收,电气安装工程完成97%;廊道照明系统全部完成,自控工程正在进行系统调试,累计完成投资约93%。
海东建成综合管廊主体建设42.203公里 占总长的74.8%自海东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管廊主体建设42.203公里,占总长56.42公里的74.8%,完成投资24.71亿元,占总投资34.13亿元的72.4%。目前,在已建成的繁荣街综合管廊部分廊段,电力管线已实现入廊。平安大道综合管廊,给水管线、电力管线已入廊进行施工。其他廊段根据项目建设进展逐步落实管线入廊。
中铁九局沈阳中德产业园项目 全线首件管廊主体底板混凝土成功浇筑5月25日,中铁九局六公司承建施工的沈阳中德产业园基础及公共设施建设PPP工程项目K2+625-K2+655全线首件管廊主体底板浇筑成功,共浇筑混凝土141.5立方米。六公司跑步进场,在全线率先打开了施工局面,受到工程总包部20万元嘉奖。首件管廊主体底板的成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进入正式施工大干阶段。六公司承建的沈阳中德园基础及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位于沈阳铁西产业新城南部,规划总占地面积约48平方公里。工程总造价暂定约为13亿元。
通州文旅区1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规划建设了总投资约百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涉及市政道路55条,总长度约61.5公里;雨污水等随路管线共130公里;综合管廊20条,总长度约22.5公里;跨河跨线桥23座。
“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综合管廊是最先启动建设的,20条地下综合管廊已全部实现开工。如此大规模地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这在北京还是首次。特别是,20条地下综合管廊中,从支线管廊到单线管廊,从单舱管廊到五舱管廊,几乎所有的管廊结构形式都已覆盖,复杂程度也属罕见。

管廊航拍资料图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雅州路综合管廊内,巡视机器人正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来回巡视
5月6日,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雅州路综合管廊监控中心,一个憨态可掬的机器人正在综合管廊里“行走”。天府新区综合管廊智能巡检机器人项目负责人何婷跟在机器人后方,忙着和同事进行网络测试,“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实现机器人远程操作。”
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机器人正对综合管廊的设备设施是否在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检测。高压电缆的温度是否超高、廊内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浓度是否超标……这些都逃不过它的法眼。
起初,为配合综合管廊建成投运后的日常维护,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打算直接订购吊轨式巡检机器人。不过这种机器人造价高,施工周期长,需要对管廊内的环境进行改造,同时还会降低管廊内的防火等级。面对这种“水土不服”的情况,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规划建设国土局决定依托新区的科技力量,指导新区企业,自行研发一个“升级版”机器人。
从2017年开始,何婷和同事就一头扎进这项任务。“之前有做过电力管网巡检机器人,想着有异曲同工之处,就咬咬牙,顶上来了。”
在地面没有铺设导轨和线条的情况下,要让机器人在管廊里自主导航自主行走,并且不“踩”到旁边的沟坎里,或者撞到廊内任何设备,是研发“升级版”机器人的难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进行了多次尝试,何婷和同事终于攻克了难关。2018年,可在综合管廊里运行的轮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就这样在天府新区诞生了。
让何婷感到骄傲的是,这也是国内第一台在管廊内运行的轮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升级后的机器人不仅成本比吊轨式机器人更低,而且还可以在廊道中自由行走,“机器人通过感应装置自主收集廊道内的各项数据,而后将数据上传,工作人员从控制室就可以看到信息。